拖延是情绪管理问题,不是时间管理问题 - 资本家

拖延是情绪管理问题,不是时间管理问题

QQ图片20200323112203.jpg
一个拖延专家的告白 | 芦苇

明明有一个月写报告,却拖到截止前晚才动笔,彻夜爆肝(或许再加一两瓶红牛)才在破晓完成,隔日痛下毒誓再也不拖延,但当下件事情来时,内心的魔鬼却又说,没那麽急...如此情景,相信每个人都有过,更可能的是,读著这篇文章的你,现在就正拖延著甚麽。

说到拖延,我可真是无所不拖,作业还是基本款,你有听过人拖延拖到吃饭睡觉都能拖吗?由于拖延,我曾在一个上午读完一整个期末考,在一天内从决定主题,构思大纲,到写出一篇两千字的文章-真可谓狗急跳牆。

既然身为拖延专家,我对拖延自然有点了解。

故事从一个TED演讲讲起。在拖延者的脑内,都有个醉生梦死的短视猴。每当我们想要做些正事,短视猴就跳出来大肆捣乱「看下维基百科吧,了解斯洛伐克的历史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已经过五分钟了,不知道IG有没有人PO了新的限动」「今天已经晚了,明天再做吧,明天也做得完啦。」

时间飞逝,眼见期限越来越近,再不做事就要大祸临头,「阿阿阿阿明天就要期末了我还没开始读」恐慌怪出现了。恐慌怪是短视猴的剋星,也是我们最佳的鞭策者。在恐慌怪的监督下,短视猴躲得不见踪影,理性的自我夺回控制,终于能定下心来完成正事。

这就是拖延者的生活模式:在短视猴把事情拖到不能再拖后,依靠恐慌怪带来的高效率弥补。因为有恐慌怪,拖延者大多能维持生活,按时交出成果。然而,一但预测失准,恐慌怪过晚出现,即使肾上腺素满载也无法完成,只好开天窗;草草赶就的成果更经常品质不佳,漏洞百出。

有期限的还都是小事,拖延最有害的,是在没有期限的时候。学一门新的语言、跟朋友说一声谢谢、离开一直嚷著不喜欢的工作、追寻一直没有开始的梦想,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往往没有期限。没有期限带来的紧迫感,恐慌怪就无法出场驱赶短视猴。我们一拖再拖,待察觉时为时已晚。

然而,难道我们就如此无力,只能眼睁睁的看著短视猴拖掉一切吗?并非如此。短视猴与恐慌怪的故事虽然活灵活现的展示了拖延者的内心世界,却无法回答一个更关键的问题:短视猴为何会出现?

人们时常将拖延跟自我控制不足画上等号,也就是认为拖延者一心享乐,太过软弱,无法将短视猴赶走。深受拖延所苦的人想必都知道,拖延者绝不是懒惰。拖延其实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

念书写功课很无聊、跟朋友表达感谢需要勇气、离开工作追寻梦想很令人不安,面对这些重要但困难的事情,我们虽然知道长远上是有利的,但现时偏好-也就短视猴-让我们看重眼前的情绪,而不是未来的好处,所以我们拖延,让现在舒服点。因此,虽然拖延是有点高效率的好处,有意识、自愿的将事情推到期限前刻才做的积极拖延,与使人深受其苦被动拖延有本质上的差别。

拖延并不是甚麽独特的个性,或是在时间管理上的神秘诅咒,而是面对事情引发负面情绪的方式-无聊、焦虑、不安、沮丧、怨恨、自我怀疑...
- Charlotte Lieberman in Why You Procrastinate
拖延其实是症状,不是本源。拖延代表我们对于在拖延的事情中,有个问题让我们想要逃避。这或许只是厌烦或枯燥,或许是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担心自己会搞砸的恐惧,怀疑自己并不够格的自贬,以及其他会带来拖延的心态,又或许我们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做的到底是甚麽。根据《拖延心理学》,心理状况如忧鬱症、焦虑症与注意力缺失症也可能加剧拖延的状况。

更糟的是,为了让自己舒服点的拖延,最后总让我们更加痛苦。拖延时。我们其实清楚不该拖延,更深知自己正在拖延。拖延引发更多负面情绪:无法控制自己的沮丧;时间一刻刻流逝的焦虑;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的自责,这又使我们更想逃避,终成为无底的负面循环。

拖延是心理问题。负面情绪引发短视的逃避,逃避又进一步引发自责的负面情绪,成为循环。因此,拖延不只让我们总是活在赶不上期限的压力下,让我们无法完成长远的目标,本来是为了纾解负面情绪的拖延,又再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

二十一世纪,日新月异的科技使逃避的手段如此触手可及,随手一点就能沉浸自我于娱乐。伴随著现代社会的庞大压力,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拖延著甚麽。但我们又该如何与无所不在的拖延共处呢。

上网一查拖延,满坑满谷的都是「让你不再拖延的X个生产力技巧」。但就如拖延专家-研究拖延的专家,不是我这种拖延的专家-蒂姆·佩奇尔所说「拖延是情绪管理问题,不是时间管理问题」,工作技巧可以让我们忽略负面情绪,短期内对抗拖延,好好工作。但这治标不治本,我们还是会回到本来的拖延习惯,然后又因为故态复萌情绪低落,就此启动下一个循环。

与其试图解决拖延,拖延应被视做一个警示,而不是问题本身。拖延是心理问题的症状,要治本,就得找出并解决拖延背后的问题。这自然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答案,甚至可能在探索内心时发现更大的问题。但只有解决了拖延背后的情绪,才能根除拖延。

最后,拖延无法解决,只能试图与其共处。研究拖延的人,大多也深受拖延之苦。文初的TED讲者,在上台演讲的前一个月,才开始准备讲稿(TED给了他六个月);撰写「拖延心理学」的作者们,拖了整整两年才交稿。对自己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自责,反而可以打破拖延的无尽循环。

放轻鬆点,毕竟我也是在拖了一周后,才在一天内赶了这篇文章呢。

上一篇 新冠病毒 德国病死率为什么如此之低 感到神秘沈阳粥店庆美、日疫情,畸形爱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