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敌人的战略困境:不战而败与孤注一击 - 资本家

美国敌人的战略困境:不战而败与孤注一击

摘要:本文将解释,为何山本五十六这样的名将会将珍珠港袭击视为挽救日本国运的唯一策略,以及苏日命运对中国的借鉴。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霸权,与历史上的罗马、汉唐、奥斯曼、大英帝国不同,美国的优势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而且看上去几乎是不可挑战的。

自1917年美国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方式开始介入全球事务,美国就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优势,并带给他的敌人以不多的抉择:一击决胜或不战而败。

日本帝国的一击决胜

1941年,当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现出越来越强敌意的时候,日本帝国就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第一,无论是军备技术还是资源,美国的敌意日显都将让日本陷入困境。

以零式战斗机为例,这种日本海航战机实际上是日本人在航空发动机技术严重落后的情况下,引进德英小型飞机不断花费巨资模仿改造的结果,使得该飞机在1941年和1942年成为优秀的战机,相比之下美国在战前对战机研发漫不经心,没有投入多少精力。这让日本海航在1941年到1942年的一年时间内拥有了难得却短暂的技术优势。不过,时间并不站在日本这边,到了1943年,日本海航将毫无优势,他们的航空工业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与美国相提并论。

海军的扩张同样如此,日本早在1936年退出海军协定后就开始急速扩张海军的军备,以期获取针对英美海军的威慑平衡。刚开始美国对此无动于衷,但到了1939年日本进军南洋岛屿后,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针对性的扩军,以更先进的海军战舰抵消日本的威慑,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日本先扩军的优势不可能维持到1943年,到了1943年,美军将在太平洋确立完全优势。

所以,科技和资源的巨大劣势下,军备技术的短期优势(1941—1942)迫使日本选择在1941年对美开战。

第二,美国的外交战略优势,使得日本陷入不可能获胜的军备竞赛和巨大的不安全感中。

在1941年,日本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美国,还包括了大英帝国、澳大利亚、中国和荷兰印尼政权,日本的军火工业和可怜的战略资源不仅仅要与美国竞争,还需要与中国、英帝国、澳大利亚和荷兰人竞争,这些敌对日本的联盟拥有近乎无穷的资源,日本即便拥有相等的技术和工业,也不可能拥有相等的资源,这种竞争稍微假以时日,必将以日本的完败而告终。
就像山本五十六大将致信好友井上成美所言,“只需要稍微想到我们敌人竟拥有如此巨大的技术和资源优势,都会意识到任何对美战争的稍微犹豫,都会无情削减大和民族的胜机,如果内阁不能痛下决心妥协,那么对美决胜一击就势在必行!”

与之类似的是,一战前,大英帝国凭借外交策略建立之英、法、俄三强扼德联盟,使得德国陷入毫无希望的军备竞赛中,和平的时间越久,德国的优势和安全感就会越少,除非趁着德国的短暂优势,一战定国运。对此,小毛奇说的很好,“对战争的拖延是德国的必败之路”,这是同样的逻辑。

第三,英美对优势技术和资源的垄断,使其可以借助关键技术、资源的封锁无情削弱对手,从而加剧自己在国力上的时间优势。

以美国对日本为例,从1940年夏开始,美国先后严禁了对日本的精密机床、航空零件的出口,这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军火工业,直接限制到日本后续战机的研发和升级,到了1941年,美国又开始封锁对日本的废铁、石油出口,日本工业到此陷入绝境。

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每拖延一个星期,日本就会越虚弱,除非发动对美战争,用赌国运的方式,来决定历史的走向。

如果日美摊牌不可避免,那么战争进行得越晚,美国军备相比于对手的技术优势就越大,这是山本五十六对战争的判断,后来的走向完全契合他的先见之明——1944年底,美日之间军备的代差已不可同日而语,美苏军备差距同样如此

苏联的不战而败

实际上,不仅仅是日本,苏联在1980年之后的前五年也面临着相应的困境。当时苏联是苏联国力的顶峰,与美国的综合实力差距最小,但同样面临着三个困境:

第一,美国爆发了信息技术革命,大量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应用于经济和军队,与此同时,里根重启美国军备的扩张,苏联与美国的技术劣势开始进一步拉大,军备数量优势面临被削弱。

第二,要维持威慑平衡,苏联不仅仅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也需要与德国、日本、法国、英国和中国进行军备竞赛。随着时间延长,这种军备竞争是不可能取胜的。

第三,里根之后,随着美国对苏联技术的强化封锁,并操控油价,苏联产业升级和财政稳定都逐渐趋于崩溃。里根上台后,美国一改尼克松、卡特的接触政策,不禁自己限制对苏联的技术交流,而且严厉施压并打击欧洲与亚洲盟友对苏联的贸易,使得苏联技术获取的渠道越来越狭窄,产业升级愈发无望。

总而言之,苏联与美国国力劣势逐步拉大,胜机在逐渐削减。在这种威胁之下,以阿赫梅罗耶夫元帅为首的苏军将领,强烈要求苏联高层发起对欧洲的战争,借助当前短暂的优势,以武力改变恶化的趋势,但当时的苏联决策层,显然没有足够的胆量将这种计划付诸实施,最终导致了近乎耻辱的不战而败之局。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对抗

当前,随着中美的决裂,类似的困境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如何面对这种风险,我觉得有三条务必要做到。

第一,尽可能与美国做到斗而不破,这样可以使我们在与美国决裂的情况下,依然有机会从日韩欧洲获取至关重要的先进技术,当然这种机会可能会越来越稀缺,但依然有必要努力维持。

第二,尽可能与日本、印度、东南亚国家保持友谊,不能以傲慢轻视敌视其他国家,要用互信赢得彼此的安全感,而不是单单用军力。我们的实力不可能与印度、日本、美国、越南、印尼同时展开军备竞赛,那是不可能获胜的,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昭和日本以及苏俄的自败之道。

第三,努力争取美国国内依然存在但已极微弱的友华势力,少去刺激美国,这不是因为是非的问题,而是美国被刺激后,他有能力动员思想进一步破坏限制我们的技术和资源渠道,而我们没有能力做有效相应反制。实力决定了愤怒的具现,无用的愤怒只会削弱自己,有句话叫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吴岂为沼乎,国人需要耐心。

近年来,为了抵消中国的军备发展,美国一改冷战后的军备技术更新懈怠,逐渐强化了军备技术的更新,以及军备的投入,大量的扩军计划和最新技术投入正逐渐强化美军本已慑人的优势,随着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的加深和遏华联盟的建立,我们要注意这种军备竞争新走向的潜在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即是我与美方军力差距最小的时刻,未来恐怕很难维持现有局面。这种时候,山本五十六式的一击决胜论就会重新出现,要有足够的清醒看待这种论调。

对美最强武器:文学社

最后,我个人觉得美国的拉丁人虽然说拉丁语,热衷于聚居,但至今没有看到有文化代表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去唤醒他们的自我族群政治意识。个人认为,中国需要努力支持拉丁人族群文学的发展,让这个人群诞生更多的裴多菲和何塞马蒂,这才是击败美国的唯一胜机。

无情的历史表明,1800年的奥斯曼帝国希腊文学社会和1830年的奥地利帝国匈牙利文学社表明,在摧毁两个伟大帝国的过程中,一部能够唤醒族群意识的文史学作品,要比飞机大炮有用得多。

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其令人生畏的威力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曾经横行西域高校,贻害无穷的那部《匈奴简史》。

1815年开始的奥斯曼帝国大崩溃,起点不在于战场,而在于希腊文学社对希腊人民族自我意识的启迪,那些不见声响的文学作品,如同致命的社会毒药,最终使得帝国忠仆的希腊精英变成了桀骜不驯的可怕叛逆。文:王陶陶

上一篇 美国疫情前线有多可怕?纽约护士发来一张图(图华为去年盈利大幅下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