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坊间流行少吃饭减肥术——也就是尽可能减少摄入碳水化合物。这种减肥术认为,米、面、面包等糖份很高的主食,吃多了增加体重,也不利于控制血糖。
这种减肥术的背后原理是,吃下碳水化合物和含糖份高的食物,特别是那些不含纤维、身体吸收很快的食物,身体内的血糖水平将会很快提高。
如果不通过运动很快消耗掉这些血糖,胰腺就必须排放大量的激素胰岛素,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胰腺在此过程中必须将来自碳水化合物的多余糖份作为脂肪储藏起来。脂肪储藏过多,特别是内脏脂肪太多,可能会导致像二型糖尿病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也就是说,人们在担心吃饭过多的同时,还担心吃饭的时间是否恰当。
譬如说,普遍认为早餐多吃主食比晚餐多吃更有益健康。
这是因为早晨起来,人的身体蓄势待发,应该很快就消耗掉主食中释放的葡萄糖。但如果晚上吃,身体准备睡觉了,也就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消耗这些糖分。
这样的理论,果真对吗?
早饭还是晚饭?
BBC的《相信我,我是医生》节目,得到英国萨里大学的亚当·科林斯博士的帮助,开展了一次小规模的研究。
应聘参与试验的都是身体健康的志愿者:看看早饭多吃主食或者晚饭多吃主食究竟会让身体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在试验中,所有的志愿者每天吃定量的食物:菜、面包和面,5天一个环节,共3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在5天的早餐吃下每天所定主食的绝大部分,晚餐只剩很少;
第二个环节:5天时间内按他们平时正常的习惯吃主食;
第三个环节,在5天的晚餐吃大部分主食,早餐少吃。
在这三个环节中,科林斯博士记录下他们的血糖水平。他有什么发现呢?
科林斯博士说:“我一直觉得很有道理的一种理论是:身体有一整天的时间来消化主食应该会更好。所以我预计在早饭吃很多碳水化合物,身体应该会更容易应对些。”
“但是我们不知道经常晚餐多吃饭面到底会怎么样。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研究,我作为科学研究人员很期待知道结果。”
结果到底是什么呢?
结果发现,的确有个吃主食的最佳时段,但并不是大家以为的早餐。
研究人员检测了第一个环节的志愿者血糖平均值,也就是早餐吃大量主食,晚餐少吃主食的结果:他们的血糖平均值是15.9。
这与预测的基本相对应。
但是,对第三个环节,也就是早餐少吃,晚餐多吃主食的志愿者的检测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
他们的血糖平均值只有10.4,比预期的低了很多。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种可能是:早餐还是晚餐多吃主食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不吃主食的两顿饭的间隔时间,即不吃米、面等主食的“斋戒”时间是否够长。
如果偏重主食的两餐之间隔了很长时间,身体就能很好地适应。
早上很自然就如此,因为你睡了一个晚上,处于没吃主食的“斋戒”期。
不过,我们的小试验也显示,如果整个白天都少吃主食,也能取得大致相同的效果。
也就是说,在经过几天的早餐少吃饭、晚餐多吃饭后,人体就能自我训练适应,调节得更适应晚上多吃主食了。
因此,医生的建议是:不要担心你每天在什么时间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要担心是多吃早饭还是多吃晚饭,只要每天保持自己的进食规律,不要每餐都吃很多主食即可。
更重要的是血糖峰值的高低差别,如果你在晚餐吃下了很多饭、面,那么第二天的早饭就要尽可能少吃这些含高糖分的食物。
如果早上已经吃了好多块烤面包,那么晚餐就不要再多吃面条或米饭了。